时间:2023/3/14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老中医治疗白癜风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ufang/211110/9670431.html

作者:千手AI财神

01

最近被几条新闻给震撼了。10月24日,德国环保组织“最后一代”的二名成员进入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,在莫奈的名画《干草堆》上泼了土豆泥,说是以此抗议化石燃料开采。

在广为流传的视频里,一男一女二人在美术馆里,相对从容的分别往《干草堆》泼了土豆泥,然后蹲在画作前由女士略显紧张而又慷慨的演说了将近一分钟。

在艺App,赞

根据视频中文翻译大致内容如下:

人在受寒,人在死亡,我身处恶劣的气候。

是的先生,你泼的只是番茄汤。给画带点土豆泥。

你知道我最害怕什么吗?

害怕科学告诉我,到年我们将无法养家糊口。

如果画上印有马铃薯泥,它还可以用来配面包。

如果我们为了食物而战斗的话,那幅画就一文不值。

聆听的时刻到了吗?

看视频里,还有一些参观者在观展,这名拍摄者不知道是他们的同伙还是什么人。拍摄进行了近一分钟才有一个人过来制止。巴贝里尼博物馆随后表示,这幅画由于受到玻璃保护,所以活动人士没有对其造成任何破坏。并预计它将于26日重新展出。

根据新闻媒体报道,今年以来已经有7幅世界名画遭袭。难怪铜雕大师安建达在朋友圈里这样说:“没被泼过,都不好意思叫名画。”安大师作为艺术工作者,看到这样的新闻想必更加痛心疾首。这一行为也引起中国网友的热议。

#1

#2

不禁回想起那年去德国旅行时看过的莫奈画作,虽是手机作品,但那段旅程因为这次观展,有了更多的欣喜和满足。

10月14日,英国国家美术馆内馆藏的梵高名作《向日葵》,被两名环保组织成员泼了两罐番茄汤罐头。随后,他们脱下外套,露出“JustStopOil(停止采石油)”字样的t恤,站在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下发表演讲。一名肇事者高喊:

什么更值钱?

艺术还是生活?

它比食物更值钱吗?

比正义更有价值?

你是更关心保护一幅画,还是更关心保护我们的星球和人类?

现场有的观众惊愕,有的观众怒吼,有的则大喊:“我的天哪!”英国国家美术馆通报称,泼汤事件对画框造成了轻微损坏,画作受玻璃保护并未受损。事件发生约6小时后,《向日葵》已经重新恢复展出。10月17日,英国警方通报指控这两名环保组织成员犯有刑事损害罪。两人将于12月13日在伦敦市地方法院接受进一步审判。

7月22日在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,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,用胶水将手粘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代表作《春》的防护玻璃上。另有一名同伴的协助,摆出了写有环保相关内容的橙色横幅。随后,三名抗议者被带离博物馆。

10月27日,3名环保组织成员在荷兰海牙的莫瑞泰斯宫,试图破坏约翰内斯.维米尔的名画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。当时他们身穿标有“JustStopOil”字样的T恤,其中一人将头粘在玻璃覆盖的画作上,另一个人则把一罐番茄汤倒在他身上。博物馆方面表示:专家已经检查了这幅画的状况,幸运的是它没有被破坏。这幅画将很快送回博物馆,但该空间暂时停止向公众开放。警方表示,这3人已因“暴力侵害公共财产”被捕。

在艺App,赞

02

上面几则新闻,让人迷惑又有些恍惚,这些环保人士到底是属于什么环保组织。网络资料显示,现在最有名气的要属于“JustStopOil(停止石油)”,这个组织是今年年初在英国建立的。当时,英国政府迫于能源紧张和通胀压力,宣布扩大北海石油天然气生产。没想到,这一举动激怒了这些青年激进环保分子,他们快速建立了这个全新组织,试图通过自称的所谓“直接行动”向公众传递自己的“正义呼声”。4月起,他们公开“锁定”英国埃塞克斯、赫特福德、南安普顿、伯明翰等地10处“关键石油设施”,针对其周边道路、桥梁、码头、油轮、油罐车和其他基础设施进行堵塞、骚扰和涂鸦。最近,他们认定之前所作所为“效果不显著”,转而将抗议矛头对准更有价值和影响力的艺术品。上面提到的向伦敦国家美术馆陈列的荷兰画家梵高名作《向日葵》投掷番茄汤,以及最近发生的试图破坏约翰内斯.维米尔的名画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都是该组织迄今针对艺术品的过激性行为。这些激进环保者认为“正义在我”,他们所作所为是在为正义发声,为此不惜采取“轰动性”的极端手段。

从去年开始的欧洲能源危机,到今年爆发的俄乌冲突,迫使欧洲各国开始重新反思此前激进且“一刀切”的绿色能源替代时间表,转而采取更务实的能源政策。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,因对政策的不满,青年激进环保主义者因此更受刺激进而变得疯狂。但他们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来表达,真的就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?这种单纯博眼球的行为,这种无脑式复制,恐怕让他们再高尚的环保理念也无法让人认同。能想到这种方式表达观点的人,想来精神上就是不够环保的人。

正如萨里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菲奥拉蒙蒂就指出:

这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沉醉于轻易获得的高曝光率和高知名度,却忽略了一个事实,即“他们这样做引来的大多数是骂名”,“这些做法并不符合公众利益,公众有权欣赏艺术品,这并没有错,他们渴望负担得起的能源价格、畅通的交通,诸如堵塞交通导致救护车等应急服务中断并闹出人命后,再动人的口号也只能把自己推向公众的对立面”。

更可怕的是欧洲各色环保组织要是纷纷做起“模仿秀“,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。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们也得自求多福,不要被他们盯上才好。

03

艺术殿堂就这样沦落?记得前几年到欧洲旅行时参观博物馆,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博物馆里多次遇到老师带着学生们上课,有小学生、中学生及大学生们。老师都是现场讲授,学生们也是虔诚而认真,当时看到这样的场景,真的是羡慕到流口水。这些所谓的青年环保主义者们,是不是也曾经是在博物馆里上过课的学生?他们深知这些名画的价值和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3811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